isky 发表于 5 天前

中世纪天主教会内部的问题

1517年,一位名叫马丁·路德的僧侣就天主教会内部存在的一些问题发表了看法。万圣节之夜,他将这些问题的清单钉在了德国维滕贝格镇教堂的门上。这份清单记录了他的不满,如今被称为“九十五条论纲”。

九十五条论纲指出了他认为当时天主教会存在的一些问题。路德在天主教会内部最关注的问题之一就是赎罪券的出售。赎罪券是教会发放的一张纸,据说可以减少人在炼狱中的时间,帮助他们更快升入天堂。路德不同意这种观点,他认为购买赎罪券对人们能否进入天堂没有任何影响。

除了赎罪券之外,《九十五条论纲》还指出了其他问题。这些问题包括神父缺乏良好的教育,以及教会中一些高层领袖的腐败。此外,路德还指出,教皇本人对教会和政治拥有过大的权力。

路德也写下了他自己关于信仰的理念。这些信仰包括:救赎唯有来自信仰,圣经是了解一个人信仰的唯一途径。或许最激进的是,路德认为所有基督徒在上帝面前一律平等,因此不需要教皇。

印刷机帮助传播了路德的思想,使他声名鹊起。他发起的运动被称为“新教改革”,而跟随他脱离天主教会的人则被称为“新教徒”。结果,天主教会发起了自己的“反宗教改革”,并做出了一些彻底的改革,包括停止出售赎罪券。

古腾堡印刷机

印刷机是由一位名叫约翰内斯·古腾堡的德国人于公元1450年左右发明的。在印刷机发明之前,所有书籍和其他资料都必须手写,通常由僧侣和教会其他人员完成。这个过程非常耗时,也使得书籍价格昂贵。结果,只有富人才能买得起书,许多人甚至从未识字。古腾堡发明印刷机时,也发明了一种叫做活字印刷术的系统。这意味着可以将小的金属字母排列成一页文字,然后用印刷机将其压印到纸上。这样,每页文字就可以快速复印多份。

印刷机对欧洲乃至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为书籍和其他印刷品变得更加容易获得,价格也更加实惠。这意味着更多的人能够接触到印刷信息,这使得信息传播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广泛和迅速。人们因此能够了解新闻动态和社会发展。最终,这种信息获取渠道提高了欧洲大部分地区的识字率。印刷机甚至为宗教改革等重大变革铺平了道路。

特伦特会议与反宗教改革

特伦托会议是天主教反宗教改革运动中最重要的运动,也是天主教会首次对日益壮大的新教改革运动作出的有力回应。会议的主要目的是驳斥马丁·路德和约翰·加尔文等新教改革者的信仰,并澄清天主教的信仰体系。在18年间,约有40位天主教主教参加了约25次会议。

新教徒主张唯独因信称义,无需任何理由(包括善行),而天主教会谴责这一立场为异端。在第六届会议期间,梵二会议颁布了一项法令,指出:“如果有人声称,在上帝面前,所获得的正义并非通过善行而得以保全和提升;而这些善行仅仅是获得正义的果实和标记,而非提升正义的原因,那么,此人应受咒诅。”

新教改革时间表

当马丁·路德将他的“九十五条论纲”钉在维滕贝格教堂的大门上时,它引发了一系列彻底改变欧洲的事件。他的举动正式开启了新教改革。这改变了数百万人对基督教的理解。

1517 年 10 月 31 日,马丁·路德大胆地将他的“九十五条论纲”钉在了维滕贝格城堡教堂的门上,当时他已经当了十年牧师。

路德批评了罗马天主教会的一些做法,尤其是出售赎罪券。赎罪券承诺领受者罪孽将得到宽恕。路德认为这是腐败,并相信罪孽的宽恕只能来自对耶稣基督的信仰。

这一信仰引发了一场运动,许多人认同路德的观点。最终,他的追随者被称为路德教徒。

1521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召集路德参加沃尔姆斯议会。该议会是政治和宗教领袖在沃尔姆斯城举行的一次集会。路德在那里被要求放弃他对罗马天主教会的批评。

路德拒绝了,他有句名言:“我不能也不会放弃,因为违背良心行事既不安全也不健全。我的立场就是如此。我别无选择。”

国会结束时,皇帝颁布了沃尔姆斯敕令,谴责路德为臭名昭著的异教徒,并禁止神圣罗马帝国公民分享他的思想。

路德只是众多新教改革者中的第一位。法国神学家约翰·加尔文是下一位在宗教改革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改革者。

加尔文于1536年在《基督教教义》一书中发表了他的教义。在书中,他阐述了宿命论的概念,即上帝知道一切事件,包括谁将得救。

加尔文教受到他的思想影响,很快传遍了整个欧洲,特别是瑞士和荷兰,并塑造了许多新教社区的信仰。

大约在同一时期,英国国王也在宗教改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亨利八世渴望有一位男性继承人,但妻子一直未能生育。他希望与妻子凯瑟琳离婚,或者废除婚姻,以便娶一位更年轻的女子,希望能生下一个儿子。

当教皇拒绝批准他的离婚或废止婚姻时,亨利指示议会废除教皇在英格兰的权威。教皇于1533年将亨利逐出教会,以此作为回应。次年,《第一至尊法案》通过,亨利成为英格兰教会的最高领袖。

为了应对日益高涨的宗教改革运动,天主教会于1545年至1563年召开了特伦托会议,旨在回应改革者提出的批评并重申天主教的教义。

该委员会在那些年里共举行了三届会议和 25 次会议,并开始了所谓的反宗教改革。

天主教领袖希望通过明确的规则和对天主教的定义来重建教会权威。公会维护了教会的大部分政策和传统,但也确实解决了腐败问题,并澄清了其教义。

反宗教改革运动加剧了新教改革派支持者与天主教会之间的紧张关系。在幅员辽阔、多元多元的 神圣罗马帝国,情况尤为如此。1555年,查理五世皇帝与一群路德宗诸侯(即施马尔卡尔登同盟)签署了《奥格斯堡和约》。

《奥格斯堡和约》 正式 承认天主教与路德教在神圣罗马帝国的共存。和约允许各统治者选择其领土内的宗教,确立了“谁的领土,谁的宗教”的原则。

另一位杰出的改革家是苏格兰牧师约翰·诺克斯。在日内瓦期间,他结识了约翰·加尔文,并受到加尔文教义的启发。

1560年,诺克斯返回苏格兰,在苏格兰议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废除了教皇在苏格兰的权威。诺克斯随后成为苏格兰长老会的创始人之一。

当时,法国的宗教冲突依然激烈。一群被称为胡格诺派的新教徒正在为争取自由信奉其信仰的权利而斗争。当时,法国主要信奉天主教。然而,法国国王亨利四世试图促进统一,结束这场旷日持久的冲突。

1598年,《南特敕令》颁布,赋予胡格诺派宗教自由。这项敕令允许胡格诺派自由进行礼拜,促成了法国一段时期的宗教宽容与相对和平。《奥格斯堡和约》维持了神圣罗马帝国的新教徒和天主教徒之间的休战,但 1618 年冲突再次爆发。

1618年5月,新教领主和天主教领主就地方王位的权利和继承人举行了会议。由于发生争执,新教领主将两名天主教领主从70英尺高的会议厅窗户扔了出去。这一事件被称为“布拉格扔出窗外事件”(扔出窗外是指将人扔出窗外的行为),并引发了 神圣罗马帝国天主教徒和新教徒之间长期存在的紧张关系。

这种紧张局势后来被称为三十年战争,并演变为一场涉及欧洲各大国的复杂的政治和领土斗争。在 1648 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签订之前,这场战争成为欧洲历史上最具破坏性的冲突之一。

在新教改革时期,圣餐变体论的教义被严厉批评为亚里士多德式的“伪哲学”。第十三次会议重申并定义了圣餐变体论:“将饼的全部本质转化为圣体,将酒的全部本质转化为圣血——最终只剩下饼和酒——这种转变,天主教会最恰当地称之为圣餐变体论。”

新教徒声称基督教信仰的唯一来源和规范是圣经。会议确认了两种特殊启示的来源:圣经和教会传统(包括“非书面传统”)。

在天主教神学中,赎罪券是对因罪孽而受到的暂时惩罚的宽恕,罪孽已被赦免。根据天主教教义,每一种罪孽都必须在世上或死后在炼狱中净化。出售赎罪券并非天主教的官方教义,尽管在马丁·路德时代,这种做法已变得十分普遍。路德对一位名叫约翰·特泽尔的赎罪券小贩的布道感到震惊,他说:“一旦钱箱里的硬币响起,灵魂就会从炼狱中升起。”公会呼吁改革这种做法,同时谴责那些“声称赎罪券无用或教会无权颁发赎罪券”的人。

在天主教神学中,炼狱是那些“在上帝的恩典和友谊中死去,但仍未完全净化的人”的最终净化之地,因为他们尚未摆脱“小罪”(一种较轻的罪,不会导致与上帝完全分离和永恒的诅咒)。会议确认了炼狱的教义,并谴责任何声称“在获得称义的恩典后,任何悔改的罪人的罪孽都已得到赦免,永恒惩罚的债务也已涂抹,不再有任何暂时惩罚的债务需要偿还”的人。

在第24届会议上,公会颁布了关于婚姻的法令,肯定了独身主义的优越性,谴责纳妾,并规定婚姻的有效性取决于婚礼是否在一位牧师和两名证婚人面前举行。在离婚的情况下,只要另一方还活着,无辜的一方就无权再婚,即使另一方犯了通奸罪。

应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的要求,公会批准了一项修正儒略历错误的计划,以便更一致、更准确地安排复活节的日期。这项改革包括将四个世纪内的闰年数量从100年减少到97年。尽管欧洲的新教国家最初拒绝采用“格里高利历”(也称为西方历法或基督教历法),但它最终成为世界上最广泛接受和使用的民用历法。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世纪天主教会内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