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多利亚港是香港的一个自然地貌港口,南隔香港岛,北隔九龙半岛。港湾深邃、避风的水域和南中国海的战略位置,对香港于1841年成为英国殖民地以及随后发展成为贸易中心起到了重要作用。 纵观其历史,海港在两岸都进行了许多填海工程,其中许多在近年来引起了争议。在水质和自然栖息地丧失方面,人们对这些扩张的影响表示了环境关注。也有人提出,填海造地的好处可能小于减少海港宽度的影响,从而影响通过海港的船只数量。尽管如此,维多利亚港仍保留其作为每年数以千计国际船只的港口的创始角色。 海港是香港的主要旅游景点。位于香港人口稠密的市区中间,海港是每年烟花汇演的场所,其海滨长廊被用作居民和游客的聚集地。 历史: 1425年郑和绘制的中国海岸航海图首次提及现在的维多利亚港,该地图出现在17世纪的综合军事书籍《武备志》中.虽然港口在后来的地图中绘制,但第一张详细描绘它的地图是1810年的海图,由孟买海军陆战队的中尉DanielRoss和PhilipMaughan为东印度公司准备。 1850年代,由香港首个体育俱乐部维多利亚康乐会的成员举办的水上比赛,例如游泳和水球,是海港最早开展的一些康乐活动。 太平天国运动期间,武装叛乱分子在香港街头游行。1854年12月21日,香港警方逮捕了几名即将袭击九龙城的武装叛乱分子。1855年1月23日,一支太平军船队即将与保卫海港的中国帝国军舰展开海战。中国守军被英国殖民当局下令撤离。这些事件引起了紧张局势的加剧,最终导致了箭战。该港原名为“香港港”,后改名为“维多利亚港”,为维多利亚女王领导下的英国舰队提供庇护。 1970年代,随着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污染问题开始出现。1973年,由于海港污染,水上俱乐部比赛被停止,前RMS伊丽莎白女王在青衣岛锚地烧毁并沉没一年后。研究还表明,几十年来珠江三角洲的排放物进入港口的氮输入过多。 1989年完成中环及湾仔填海可行性研究后,土地发展政策委员会通过了逐步实施这项额外填海的构想。它由三个由公园分隔的区域发展单元组成,即中环、添马舰和展览馆。 最新提议的填海工程由上环沿海旁延伸至铜锣湾,但由于海港已成为广大香港人的主要地点,因此遭到公众反对。活动人士谴责政府的行为不仅破坏了自然环境,而且破坏了被广泛认为是该地区最珍贵的自然资产之一。包括保护海港协会在内的非政府组织成立,以抵制进一步缩小水体规模的尝试,其主席ChristineLoh,引述海港“......是宝贵的国家资产,我们必须为子孙后代保护它。我相信一位有见地和有远见的行政长官会支持我们的立场,并与我们一起保护海港”。填海工程还导致拆除具有历史意义的皇后码头和爱丁堡广场渡轮码头,遭到公众的强烈反对。 地理: 维多利亚港在2004年的面积约为41.88平方公里(16.17平方英里)。东部边界通常被认为是小洲湾(小酒湾)最西端与阿公岩之间形成的线。西部界线一般认为是由香港岛最西端至绿岛最西端连线,再由绿岛最西端至青衣最东南端连线组成,继而沿青衣的东部和北部沿海线至其最西端,然后直线向北向内地延伸。 海港内有几个岛屿: 绿岛 小绿岛 九龙岩 青衣岛 由于土地开垦,以下是以前的岛屿,现在与相邻的土地或更大的岛屿相连: 昂船洲(连接新九龙荔枝角湾) ChannelRock(连接新九龙观塘) 凯利特岛(连接香港岛铜锣湾) 海深岛(连接九龙土瓜湾) 衙营洲(连接新界青衣岛) 柱子岛(连接新界葵涌) 旺洲(连接新界葵涌) 洲仔(与青衣岛相连) 林士石(尖沙咀/红磡内) 旅游: 维多利亚港以其全景夜景和天际线而闻名,特别是在朝向香港岛的方向,摩天大楼的天际线叠加在后面的山脊上。观赏海港的最佳地点包括太平山顶的凌霄阁、文化中心的广场或九龙一侧的尖沙咀海滨长廊。乘坐天星小轮,包括中环和尖沙咀之间的路线,是观赏海港和城市景观的另一种方式。 作为香港的天然中心,海港举办过许多大型公众表演,包括每年农历初二晚上的烟花汇演。这些节目深受游客和当地人的欢迎,节目通常在当地电视台播出。为提高海港作为观光景点的知名度,政府推出了名为“灯光交响曲”的表演。 最近开放的还有星光大道,它建在尖沙咀新世界中心外的长廊上。以好莱坞星光大道为蓝本,向过去数十年香港电影业培育的最杰出人物致敬。每年11月底,海港两岸的中央商务区建筑外墙都装上圣诞相关的装饰品,到1月份换成农历新年的装饰品。 港口设施: 维多利亚港是香港大部分港口设施的所在地,使香港成为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之一。每年平均有220,000艘船舶到港,包括远洋船舶和内河船舶,用于货物和乘客。位于海港西部的葵青货柜码头是主要的货柜处理设施,全天候运作。2016年,该地区处理了约1,980万个集装箱(以标准箱计算)。每周约有400艘集装箱船在香港服务,连接全球500多个目的地。 在2004年之前的许多年里,香港处理的集装箱标准箱最多,但到2016年由于吞吐量下降而滑落至第六位。 运输 没有过海大桥,但有3条过海公路隧道:过海隧道(1972年开通)、东区海底隧道(1989年)和西区海底隧道(1997年)。三条隧道是连接香港岛和九龙的重要纽带。 海港之下亦有四条地下铁路线。从西到东,它们是: 1、东涌线和机场快线,共用一条隧道 2、荃湾线 3、东铁线(平行海底隧道) 4、将军澳线(与东区海底隧道共用沉管) 天星小轮自19世纪末以来一直在穿越海港。目前营运的渡轮航线有:中环至尖沙咀及湾仔至尖沙咀,湾仔/中环至红磡航线因客流量不足而于2011年关闭。其他定期渡轮服务也在海港运营。 油麻地小轮公司过去曾经营多条来往九龙及港岛各码头的过海航线。许多路线现在由FIRStFerry运营。由于填海工程,一些码头不再存在,或者许多路线变得无利可图。目前,该公司继续为载有隧道口内禁止运输的危险品的车辆提供车辆渡轮服务。 国际客运及往来中国大陆及澳门的客运方面,有港澳客运码头及中港客运码头两个渡轮码头,以及邮轮码头海运码头。另一个邮轮码头(启德邮轮码头)最近已启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