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住友发展史:大阪繁荣

2022-6-21 06:54| 发布者: isky| 查看: 247| 评论: 0

摘要: 大阪繁荣轮船卸下大米。满载菜籽油的船只。太阳刚刚升起,从中之岛顶端一直延伸到河滨的汉(“域”)仓库前的码头已经熙熙攘攘,挤满了打包货物的工人和监督货物装卸的商人。大阪是住友的故乡,运河纵横交错,与淀川 ...
大阪繁荣

轮船卸下大米。满载菜籽油的船只。太阳刚刚升起,从中之岛顶端一直延伸到河滨的汉(“域”)仓库前的码头已经熙熙攘攘,挤满了打包货物的工人和监督货物装卸的商人。

大阪是住友的故乡,运河纵横交错,与淀川相连,淀川是流入大阪湾的河流,位于城市的西部。17 世纪初期,随着通往江户(现在的东京)的定期海运开始,通往日本海沿岸城市的航线开通,大阪作为江户的货物供应商变得越来越重要。江户正成为主要的需求中心,使大阪日新月异。

德川家康(1542-1616)接替建造大阪城的丰臣秀吉(1536-1598),于1603年建立了新的幕府。在他第一次踏足江户村仅10年后,它几乎开花了一夜之间进入政府中心。江户继续迅速扩张,到 1700 年左右,它已经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人口超过一百万。

江户的发展如此之快,以至于它周围的农业地区不可能支持其迅速增长的人口。大阪地区填补了这一空白,并在人们心目中变得越来越重要,因为它为江户提供了酱油、油和清酒等主食。不久,人们认识到大阪对江户的支持,开始称其为“日本的厨房”。

当然,大阪不仅仅是一个配送中心。正如我们在本系列的第二部分中所讨论的,幕府规定日本任何地区生产的铜如果要出口,都必须在大阪精炼。大阪不仅成为了铜精炼的中心,还成为了许多其他加工行业的中心。其中包括将油菜籽加工成灯油,以及将原棉制成纤维以用于布匹。

随着大阪经济作为“日本厨房”的地位不断扩大,一些商人也开始崭露头角,积累了声誉和资本。住友商事绝不是唯一一家起源于大阪历史时期的日本大公司:Konoike 发明了清酒酿造,然后转战货币兑换;三井从干货起家;武田开始从事医药贸易,都是在这个时候。

新业务出现

大阪、江户、京都这三个主要城市之间建立了这样的贸易联系,并扩展到全国的城下町,同时也建立了支持商业的机构。例如,在大阪,一项名为 ryogaesho(“货币兑换”)的业务发展为支持使用汇票和本票进行的贸易。意大利语单词banco是英语单词“bank”的词根,意思是用来称量硬币的桌子或长凳。在日本,虽然以这种方式收取兑换费用的商人最早出现在 15 世纪下半叶,但 17 世纪的经济发展将他们的业务推向了更高的成熟阶段。

随着货币兑换业务的发展,大阪商人在营业场所保留的现金越来越少,他们更愿意将多余的现金存入他们可以信任的货币兑换商。货币兑换商意识到他们的信誉是最重要的,只会与他们认为也值得信赖的商人打交道。这种相互信任的关系支持了商业信贷的增长,和今天的银行一样,货币兑换商来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和削减汇票。

1670 年,正当大阪的商业开始真正繁荣起来时,政府特许了 10 家大阪的货币兑换商来处理其账户,以使作为商业基础的金融系统顺利运行。住友三代祖师友信(1647-1706)的弟弟友定(1648-1696)是其中的10人。在住友家的第二代掌门友友(1607-1662)搬迁后整整40年。住友的经营基地从京都到大阪,随着它所在的繁华商业大都市一起成长,其立足点从铜精炼扩展到进口,再到金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