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火熄灭 1945年8月14日,日本政府接受了要求无条件投降的《波茨坦宣言》,终于结束了长达四年的太平洋战争。在数百万人丧生之后,这终于带来了期待已久的和平;在日本,大多数人失去了家园,民众面临严重的粮食短缺。 战后,盟军在东京成立了占领当局,进行深入改革。作为将日本从军国主义转变为民主的努力的一部分,一系列支撑现代日本社会的基本政策已经到位,包括新宪法和两性平等原则。 占领的改革延伸到经济领域以及政治领域。一是工业集团——财阀的解体。占领当局认为日本的财阀是旧军政府在战争中使用的力量,并将其解体作为经济摆脱严格的政府控制和影响力的关键步骤之一,以帮助防止军国主义死灰复燃。住友意识到自己不可避免地要受制于这一政策,因此直面即将到来的变化。 1945年11月,占领当局下令解散4大(三井、三菱、住友、安田)财阀。然后在12月,它将336家持续经营的企业指定为18名财阀成员。这包括涉及一系列业务的大量住友公司。在资金需求旺盛的时期,为了支付因通货膨胀而迅速上涨的原材料成本,以及为战后受损设备和设施的重建支付费用,住友商事的业务范围受到了限制活动。 重建之路 但住友不仅受到潮流的冲击——它还主动出击。以住友电工为例,在接受《波茨坦宣言》仅三天后,该公司就在一家在战争中幸免于难的工厂再次开始生产电线,该工厂还将其宝贵的资源投入到生产家居用品上。虽然住友集团的许多工厂在战争期间供应了军队,但现在他们开始生产商品以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生产平底锅和洗脸盆等物品,以及农民需求量很大的铲子和锄头等农具努力增加粮食产量。 战后,随着公民和企业都在大力重建,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出现在1950年——朝鲜战争的爆发。二战后盟军沿北纬38度线对朝鲜的分裂引发了这场在日本家门口的战争,这对日本经济来说是一个福音。 次年,包括美国在内的48个同盟国与日本签订了和平条约,标志着占领的结束。该条约承认日本的主权、平等、个人或集体自卫权,最终使日本完全摆脱了战争的枷锁。那是住友真正能够开始新的开始的时候。住友的名称再次获准使用,横跨日本主要工业领域(包括采矿、金属、化学、钢铁和金融)的12家公司重新诞生。这不是战前财阀的复活:这些公司组成了一个新的住友集团,每个公司都处于平等的地位,独立于其他公司做出决策。此外,在集团公司之上没有中央协调机构。 住友集团现在由大约43家核心公司组成。正如本系列的第一部分所讨论的,大约400年前,创始人住友正友(1585-1652)在他的文殊院Shiigaki中写道,商业应该建立在信任和可靠性之上,一个人不应该追求轻松的利润。今天,住友集团公司继续以这些理想为基本理念开展业务,这是体现在住友独特的企业原则和企业文化中的道德准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