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复兴与人本主义
文艺复兴盛期艺术繁荣了约35年,从15世纪90年代初到1527年罗马被帝国军队洗劫,其核心人物为三位杰出人物:列奥纳多·达·芬奇(1452–1519),米开朗基罗(1475–1564),以及拉斐尔(1483-1520)。这三位艺术家分别体现了那个时期的重要特质:达芬奇是文艺复兴的巅峰人物,一位独来独往的天才,对任何学科都了如指掌;米开朗基罗散发着创造力,构思出许多宏大的作品,并从人体中汲取灵感,将其作为情感表达的终极载体;拉斐尔的作品则完美地展现了古典主义的精神——和谐、美丽、宁静。“umanisti”一词源于人文学科,15世纪初的一门古典研究课程,涵盖语法、诗歌、修辞、历史和道德哲学。人文主义意味着将人类的各种美德发展到极致。因此,该术语不仅意味着与现代“人性”相关的品质——理解、仁慈、同情、怜悯——也意味着更坚定的品质,如坚韧、判断、审慎、雄辩,甚至热爱荣誉。因此,拥有人文主义的人不能仅仅是安于现状、与世隔绝的哲学家或文人,而必须是积极生活的参与者。
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的范围不仅包括对年轻人的教育,还包括通过哲学诗歌和战略修辞对成年人(包括统治者)的指导。它不仅包括现实的社会批判,还包括乌托邦假设,不仅包括对历史的艰苦重新评估,还包括对未来的大胆重塑。简而言之,人文主义呼吁全面的文化改革,将人文主义者所称的“黑暗”时代被动无知的社会转变为一个能够反映和鼓励人类最伟大潜能的新秩序。人文主义具有福音派的维度:它试图将人文精神从个人投射到整个国家。
人文精神的源泉是古典文学。大量重新发现或新译的手抄本中流传着希腊和罗马思想,它们为人文主义提供了许多基本结构和方法。对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来说,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并无过时或过时之处。古典美德,在文学中比比皆是,它不是一种抽象的本质,而是一种可以在广场或战场上得到检验的品质。最后,古典文学富含雄辩的辞令。
一些历史学家和语言学家认为,文艺复兴人文主义仅仅是回归古典主义,他们认为历史上任何时期发生的古典主义复兴都应被称为人文主义。早期人文主义者回归古典文学,与其说是怀念或敬畏,不如说是怀着一种深深的熟悉感,一种重新接触到内在而永恒的人类现实表达的感觉。这位意大利学者兼诗人彼特拉克(弗朗西斯科·彼特拉克)通过给西塞罗和李维写“信”来戏剧化地表达他对古典文学的亲密感。
傍晚时分,我回到家中,走进书房。在书房门口,我脱下沾满泥土和尘土的日常衣物,换上皇家宫廷的礼服;重新穿戴整齐,我便进入了古人的会谈。他们热情地接待了我,我享用了专属于我、我为之而生的食物。在那里,我毫无羞耻地与他们交谈,询问他们行为背后的原因;他们也以人性回应了我。
强调以德行作为学习的目标,是人文主义的一项基本原则,尽管有时受到尖锐挑战,但在整个人文主义运动中仍持续发挥着强大的影响力。佛罗伦萨博学的宰相萨卢塔蒂,其言辞足以震慑城市,他的言行体现了武装智慧的人文主义理想,这种智慧将哲学理解与强有力的修辞相结合,唯有如此,才能影响德行政策,并调和行动与沉思的对立主张。
十四世纪,人文主义思想不断壮大、多元并传播,佛罗伦萨始终是其中心。彼特拉克博学多才,他推动了古典文献的恢复和抄录,为薄伽丘和萨卢塔蒂的重要古典研究提供了动力。他积极投身于各种争论,并提出了一种新的人文主义,以对抗他所认为的中世纪传统的野蛮影响。
15世纪
到了15世纪初,定义人文主义的所有关键要素都已具备,除了两个:其详细的教育体系及其希腊维度。第一批人文主义学校的创始人是维托里诺和瓜里诺。他们是世纪之交帕多瓦大学的同学,据说后来在瓜里诺开办了第一所人文主义学校(威尼斯,约1414年)后,他们互相辅导(瓜里诺精通希腊语,维托里诺精通拉丁语)。1420年代初,维托里诺在帕多瓦(他曾短暂担任修辞学教授)和威尼斯任教。
1423年,他接受了吉安弗朗西斯科·冈萨加侯爵维托里诺被派往曼图亚,成为统治家族的家庭教师。维托里诺在这个职位上度过了人生的最后22年。他的学校设在一座美丽的宫殿里,他将其改名为“La Giocosa”,学生不仅有冈萨加家的子弟(其中包括未来的侯爵卢多维科),而且还有越来越多的其他学生,包括波焦、瓜里诺和菲莱尔福的儿子。洛伦佐·瓦拉和费德里科·达·蒙特费尔特罗都曾在那里学习,费德里科后来以乌尔比诺公爵的身份推广人文教育。
维托里诺在曼图亚的学校是第一所将人文课程的全部力量及其在其他艺术和科学中的含义应用于年轻人教育的学校。拉丁文学、拉丁作文和希腊文学是必修科目。学校非常重视罗马历史,将其作为伟人和令人难忘的事迹的教育宝库。昆体良所教授的修辞学是其核心主题——它本身并非目的,而是将道德美德转化为政治行动的有效手段。
曼图亚的其他学科包括音乐、绘画、天文学和数学。拉吉奥科萨周围的草地被改造成运动场。维托里诺的教育政策兼顾身心、审美享受和道德美德。他的作品体现了对人类完美性的更全面的诉求,其范围之广,自古以来无人能及。人文主义者并非不知道这个项目的独创性和雄心壮志。瓜里诺的儿子巴蒂斯塔在谈到他自己的类似项目时评论道:“没有哪个知识分支能像我现在试图描述的学习那样涵盖如此广泛的学科。”
瓜里诺在君士坦丁堡受到了曼努埃尔·克里索洛拉斯的影响,他的活跃影响极大地促进了意大利的希腊研究。十五世纪,东西方教会召开了著名的会议(费拉拉-佛罗伦萨,1438-1445),君士坦丁堡随后被土耳其人攻陷(1453年),意大利也因此接纳了一批杰出的拜占庭学者,并视其为受欢迎的移民。乔治·杰米斯图斯·普莱森 (George Gemistus Plethon)是科西莫·德·美第奇 (Cosimo de' Medici) 创建佛罗伦萨柏拉图学院的主要推动者。特拉布宗的乔治(Georgius Trapezuntius)是维托里诺的学生,他是一位出色的双语文体家,撰写了有关逻辑和修辞学的重要手册。
西奥多·加萨和约翰·阿吉罗普洛斯贡献了亚里士多德的主要翻译。约翰(原名巴兹尔)贝萨里翁于 1439 年成为红衣主教,他从柏拉图的角度探索神学,并试图解决柏拉图哲学和亚里士多德哲学之间的明显冲突;他收藏的大量希腊手稿捐赠给威尼斯参议院,成为著名圣马可图书馆。拜占庭学术的涌入对意大利人文主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向西方学生提供希腊文本和注释,并让他们熟悉拜占庭的批评和诠释方法,来自君士坦丁堡的教师们使意大利人文主义者能够探索古典思想的基础,并欣赏其最伟大的丰碑——无论是原文还是精确的新拉丁文译本。
随着意大利人文主义在 15 世纪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其影响范围与知识和艺术活动的各个主要领域均有关联。此外,15 世纪中叶印刷术的出现和同期白话文出版的兴起,使社会各阶层都受到了人文主义的影响。这些因素以及其他文化推动力加速了人文主义思想向低地国家、法国、英国和西班牙的输出,到 16 世纪初,这些国家已经实施了重要的人文主义项目。然而,就在这些事情发生的同时,其他变化也在深刻而持久地影响着这场运动的特征。
许多重要人文主义者的关注点因不可避免的历史专业化进程而变得狭隘,以至于在很多情况下,人文主义失去了其全面的推动力,而主要成为一种学术或文学追求。佛罗伦萨共和制度的衰落削弱了人文主义的政治活力。最初纲领中隐含的模糊性和悖论 发展成了公开的冲突,将运动分裂成不同的阵营,并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其原有的完整性。但在思考这些发展之前,我们不妨先了解一下15世纪人文主义鼎盛时期的三个例子:莱昂·巴蒂斯塔·阿尔贝蒂的职业生涯,以及佛罗伦萨和乌尔比诺的人文主义宫廷。
当今的人文主义者满怀希望地展望未来。他们生活在一个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自由的时代,可以质疑传统智慧,主张自身不受神灵的束缚,技术进步和科学的价值也显而易见。如今,他们被召唤与社会互动,以确保他们的价值观被越来越多的人更热烈地接受。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人文主义
我们远古祖先——古罗马人的辉煌成就已被遗忘,现代人已无法理解。在乔托迟迟未能修复之前,画家的艺术作品又在哪里呢?它不过是艺术中对人性描绘的讽刺漫画!雕塑和建筑多年来沦为艺术的拙劣模仿,直到今天才得以从默默无闻中拯救出来;直到现在,它们才被天才博学之士推向了新的完美境界。至于文学和博学,最好还是保持沉默。因为这些,所有艺术领域杰出成就的真正指南,所有文明的坚实基石,已经失传了800多年。只有在我们这个时代,人们才敢夸口他们看到了更美好事物的曙光。
马泰奥·帕尔米耶里,《公民生活》(1429)
佛罗伦萨人文主义者马泰奥·帕尔米耶里在其关于公民生活和完美公民美德的对话中表达了这些情感,雄辩地唤起了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的乐观精神。尽管生活在战争和瘟疫肆虐的时代,帕尔米耶里和他的同时代人仍将他们的时代描述为“文艺复兴”,即基于人文主义的古典文化的重生——人文主义是一种根植于古希腊和拉丁作家著作的教育计划,颂扬公民的积极生活,并赞扬人类通过知识和自由意志实现伟大的能力。人文主义从古代寻找改革社会的灵感,并对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乃至整个欧洲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政府到艺术——产生了巨大影响。
文艺复兴时期的许多艺术成果是艺术家和人文主义者之间富有成果的对话的产物。富有的赞助人赞助人文主义者的事业,并青睐受古希腊罗马古代思想影响的艺术作品。受到人文主义者对古代重新燃起的兴趣的启发,艺术家们也借鉴了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模型来指导他们的作品。菲利波·布鲁内莱斯基和多纳泰罗前往罗马,通过亲眼观察古代遗迹和雕像来学习和谐、对称和透视的原理,而包括桑德罗·波提切利和彼得罗·佩鲁吉诺在内的艺术家们开始在他们的画作中描绘古典姿势和神话寓言。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许多艺术——甚至是明显的宗教作品——都植根于人文主义原则。
什么是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和思想纲领。它以拉丁语和希腊语文学为基础,首先在14世纪中叶的意大利发展起来,随后在15世纪末传播到欧洲其他地区。这项被称为“人文学科”(studia humanitatis)的课程被认为旨在教导公民过上积极、有德行的生活所必需的道德,其支持者将其与苦行僧和学者的沉思生活进行了对比。作为意大利人文主义是一种诞生于城邦、服务于公民的体系。尽管早期学者们已经接受了古典学问,但人文主义者重新发现了许多失传的文献,以批判和世俗的眼光解读它们,并由此形成了一种新的思想体系,塑造了大约14世纪中叶至17世纪中叶的意大利乃至欧洲社会。
起源
虽然人文主义思想自12世纪末以来在意大利盛行,但其主要倡导者是佛罗伦萨诗人弗朗切斯科·彼特拉克。彼特拉克出生于一个流亡家庭,在法国城市并在博洛尼亚就读法学院。受对古代文学和西塞罗拉丁文著作的热爱所鼓舞,彼特拉克放弃了法律职业,转而追求诗人和古代文献收藏家的生活。他把大部分空闲时间都用来寻找失传或被忽视的西塞罗曾与多位作家合作,并两次发现大量西塞罗的著作,其中最著名的是1345年在维罗纳大教堂的牧师会图书馆中发现的一本不为人知的书信集《阿提卡书信集》(Epistolae ad Atticum)。他在图书馆抄写了这份手稿,并很快在朋友和同事中流传。到了15世纪,在彼特拉克及其追随者的努力下,西塞罗严谨、富有哲理的写作风格成为了拉丁散文的标准。
通过这些书信和其他古代文献,彼特拉克得以了解遥远的罗马世界。彼特拉克是第一位认识到自己所处时代与西塞罗所处时代之间的文化差距的学者。当然,中世纪以前的学者也利用古典文学,但他们是通过严格的宗教视角来阅读这些文献,认为自己与尤利乌斯·凯撒和奥古斯都大帝生活在同一种文化中。那只是一个被时间摧残和毁灭的世界。具有历史意识的彼特拉克认识到,他和他的意大利同胞生活在一个与罗马祖先截然不同的世界,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彼特拉克提倡阅读西塞罗和其他罗马作家的作品,以此来寻找雄辩和模范行为的典范。
为了凸显古罗马与十四世纪意大利之间的文化差距,彼特拉克设想了一种新的理解过去的方法。他将古代描绘成一个黄金时代,充满了贤人、伟绩和良好道德。在他看来,从罗马帝国衰落到他自己的时代的这段时期才是黑暗时代。事实上,彼特拉克创造了“ medio evo ”(中世纪)一词来指代罗马价值观、文学和艺术的衰落。彼特拉克极大地夸大了中世纪文化的衰落,当时的教堂高耸入云,贸易、科学和神学领域也出现了创新。无论如何,彼特拉克将他的时代描绘成古典学习和文化的rinascita(重生),并将中世纪描绘成黑暗和无知的时代——这种观点至今仍然存在(但存在问题)。
彼特拉克为复兴罗马古风而鸣钟,赢得了人们的赞赏。到了15世纪初,人文学者们积极搜寻意大利、法国和德国尘封的修道院图书馆,发现了更多西塞罗的书信、卢克莱修的伊壁鸠鲁诗歌《物性论》以及大量其他古代文献。希腊学者为躲避奥斯曼帝国对拜占庭帝国的进攻,将荷马、柏拉图、索福克勒斯和其他希腊手稿带到了意大利,并向一代渴望学习和与古代建立联系的人文学者教授古希腊语。
谁是人文主义者?
人文主义者群体多元,但对古代文化以及拉丁散文和修辞学有着共同的热情。大多数人文主义者出身相对富裕——他们大多是贵族子弟、商家和许多贵族女性,如劳拉·塞雷塔和伊索塔·诺加罗拉,都能够接受人文主义教育并参与文艺复兴时期的知识生活,但道德家们常常劝阻她们不要从事教师、教授或作家的积极生活。诺加罗拉是来自维罗纳的作家,曾在人文学科接受教育,并与男性人文主义者就女性在文艺复兴社会中的角色展开辩论。由于人文主义圈子对她的活动持敌对态度,质疑她的贞洁,她退出公众视野,终身未婚,并专注于宗教文学而非世俗著作。然而,贵族女性经常通过委托创作受古典传统启发的艺术作品来表达她们的人文主义兴趣。曼图亚侯爵夫人伊莎贝拉·德埃斯特因赞助乔瓦尼·贝利尼、安德烈亚·曼特尼亚和彼得罗·佩鲁吉诺等文艺复兴时期画家而闻名。
然而,许多人文主义者出身卑微,却凭借赞助、天赋和勤奋努力获得了教育。事实上,人文主义者是第一批主张基于功绩和技能而非血统的贵族精神的西方学者。大多数人文主义者找到了教授、图书管理员以及王子和国家官员的秘书等工作。大多数人文主义者的首要目标是找到一位愿意支持他们学术活动的赞助人。彼特拉克正是因为得到了赞助才得以在尤加内山的一座别墅里退休。. 科西莫·德·美第奇允许他在卡雷吉的别墅被用作写作的隐居之所。有了稳定的职位,人文学者们可以完成他们的工作,以换取创作诗歌、演说和历史来颂扬其赞助人的美德、权力和宽宏大量的回报。每有一位彼特拉克和费奇诺因其名望和学识而吸引赞助人,大概就有十位人文学者不得不勉强当家教或中学教师。
人文主义议程
人文主义者试图重新发现丢失和被遗忘的文本,通过严格的分析,并以手抄本的形式流传(后来,随着印刷机的出现,人文学者开始出版这些文本的印刷版)。15世纪中叶,由于奥斯曼帝国攻打拜占庭帝国,希腊文本传入意大利。人文学者将这些文本翻译成拉丁文,以便那些不懂希腊语的人更容易阅读。他们经常在这些手稿上做大量的注释,以帮助读者理解。此外,他们也经常出版自己的作品,有意识地模仿古代作家的风格和内容。
人文主义者本质上是教育者。他们设计了自己的教育项目—— “人文研究”(studia humanitatis),这与中世纪盛行的(基于逻辑和神学的)传统。人文主义者希望课程设置不仅培养神学家,更要培养对政府和社会有用的公民。他们在人文研究课程中设立了五门学科:语法、修辞、诗歌、道德哲学和历史。每一门学科都服务于特定的目的,旨在培养城邦中品德高尚、积极向上的公民。这些科目以阅读拉丁文(以及后来的希腊文)作家作品为基础,旨在用古人的雄辩、道德和美德行为范例武装公民。古罗马人和希腊人的价值观将使公民臻于完美,并帮助他们发挥作为个体的潜能,拥有自由意志,能够知善并行善。
与柏拉图以及其他前辈古代哲学家一样,人文主义者渴望君主们能够践行他们的道德改革理念。许多人,例如莱昂·巴蒂斯塔·阿尔贝蒂,都对城市规划抱有宏伟的愿景,但只有君主或政府才能真正执行。人文主义者还试图通过培养“人”(uomini universali) ——全面发展、对社会有益的人——来从个人层面改变意大利社会。
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知识分子将存在之链视为梯子或楼梯。皮科·德拉·米兰多拉等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大胆强调自由意志,认为个体并非根植于梯子上的某一点,而是可以在存在之链上上下移动。拉蒙·纳尔的《心灵升降梯》初版于1305年,此图为1512年出版(下萨克森州立大学和哥廷根大学图书馆)。
尽管人文主义者在哲学问题上持有不同观点,但他们对人类在世界上的地位持有一种世俗的观点,并因此而团结一致。他们就人类尊严这一理念发表演讲,并展开辩论。这一理念随着……的复兴而获得了发展。1469 年马尔西利奥·费奇诺 (Marsilio Ficino) 翻译了柏拉图现存的全部著作,并将基督教神学与柏拉图的思想相协调之后。
费奇诺的学生乔瓦尼·皮科·德拉·米兰多拉在 1486 年撰写的《论人的尊严》中进一步阐述了这一观点。皮科认为,人类因其作为个体学习和成长的能力而占据着特殊的地位。他们是上帝与动植物之间的中介;他们既可以因求知欲而成为“地上的神祇”,也可以因无知而停滞不前。人类的尊严在于这种自由意志——人类可以选择自己在存在之链中的位置,并在塑造自身和世界的过程中发挥作用。
此外,人文主义者不仅赞美人的尊严,也赞美人体。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和艺术家们不再将人体视为需要隐藏和羞耻的东西,而是自古以来首次开始描绘令人愉悦的裸体形象,而且规模之大是自古以来从未见过的。例如,维纳斯被描绘成她的古典姿势,即羞涩的维纳斯——她赤身裸体,但用手臂和长发谦逊地遮住裸体,而不是像中世纪艺术家那样被描绘成一位衣着整齐的贵族妇女。羞涩的维纳斯主题最典型的代表是波提切利的《维纳斯的诞生》,该画作由美第奇家族于 15 世纪 80 年代初委托创作。甚至圣经人物也可以被描绘成裸体。在 1400 年之前,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中世纪的道德家对人体只有蔑视,将其视为罪恶的容器,通常对其进行负面描述。
人文主义 | 定义、历史和实例
https://study.com/academy/lesson/humanism-overview-practical-teaching-examples.html
人文主义被定义为一种生活哲学,它强调看待“完整”的人以及每个人与生俱来的独特品质的重要性。这种哲学最初是一种心理学理论,它挑战了现有理论的假设,并提出了一种理解和帮助个体的新视角。人文主义的主要假设如下:
1.人类具有按照自己的自由意志行事的能力,可以不受外界力量的影响而自主做出选择。
2.所有人的本质都是善良的,并且有潜力让自己和世界变得更美好。
3.人类有自我实现的动力,或者说实现个人成长和人生成就的动力。
4.个人意识体验的主观现实比客观现实更为重要和有价值。
人文主义的历史
亚伯拉罕·马斯洛是人文主义发展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心理学家之一。1943年,他提出了如今被称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概念。该理论提出了一个人类需求金字塔,其中包括:
1.生理需求,例如食物和住所
2.安全需求
3.对爱和归属感的需求
4.尊重需求,例如尊重和自由
5.自我实现的需求——人类一生追求的金字塔顶端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为理解人类需求和动机的起源和结构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不久之后,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于1946年提出了以人为中心的治疗理论,该理论为理解和肯定个体提供了一种与马斯洛的思想相辅相成的视角。 人文主义与宗教改革深入探究人文主义与宗教改革的世界,揭示了两大历史事件之间引人入胜的互动,它们对欧洲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将探讨塑造我们对人文主义和宗教改革理解的关键概念,从基督教人文主义对宗教改革的影响开始,逐步探讨这一变革时代发生的文化变迁。此外,你还将深入了解文艺复兴人文主义与……之间的联系。
新教改革为了加深您对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的理解,本文探讨了其与新教改革运动的关系,并重点介绍了对其发展做出贡献的关键人物。此外,本文还阐明了人文主义在塑造宗教改革运动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最后,您将了解人文主义和宗教改革对社会和教育的影响,包括新教改革运动对推进教育改革的影响。最后,本文反思了人文主义和宗教改革在现代教育中的持续影响。
被誉为“人文主义之父”的是谁?
德西德里乌斯·伊拉斯谟 (1466 - 1536)
B·洛伦佐·瓦拉(1406年-1457年)
C.皮科·德拉·米兰多拉 (1463 - 1494)
D·彼特拉克(1304年-1374年)
人文主义和宗教改革时代促成文化转变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A. 关键因素包括古代手稿的重新发现、欧洲君主皈依新教以及新艺术技巧和文学形式的发明。
B、关键因素包括黑死病的蔓延、城邦人口的减少、以及注重军事扩张和获取财富的新统治阶级的崛起。
C、关键因素包括罗马天主教会内部政治权力的巩固、封建制度的衰落以及基督教社会和穆斯林社会之间的宗教冲突加剧。
D. 关键因素包括印刷机的发明、对艺术和知识追求的财政赞助以及提倡个人良知超越传统和权威的个人主义的兴起。
印刷机如何影响人文主义和宗教改革时代?
答:印刷机实际上阻碍了人文主义和宗教改革思想的传播,因为它巩固了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并限制了人们获取其他观点的机会。
B.印刷机仅仅是一种用于交流的工具,对人文主义时代和宗教改革没有产生重大影响,因为没有它思想也会传播。
C.印刷机主要用于为天主教会印刷宗教文本,因此它对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贡献不大,反而强化了传统教义。
D.印刷机的发明极大地促进了新思想和新文本的传播,刺激了人文主义和宗教改革运动。
人文主义与宗教改革:关键概念
人文主义和宗教改革是两场重要的历史运动,它们在诸多方面塑造了现代世界。它们都兴起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始于14世纪中叶,而宗教改革始于16世纪初。尽管两者本质上有所不同,但它们交织在一起的思想对宗教、文化、政治和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基督教人文主义对宗教改革的影响
基督教人文主义,又称北方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是一场融合了文艺复兴人文主义元素和基督教教义的运动。它在奠定基础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新教改革. 基督教人文主义者强调对宗教文本的批判性分析,这使他们质疑罗马天主教会现有的做法。
基督教人文主义的一些关键概念包括:
Ad fontes:回归基督教教义的本源
重视教育,尤其是古典文献的研究
关注个人道德和伦理
基督教人文主义是为了应对教会的腐败行为(例如出售赎罪券)而发展起来的,这导致伊拉斯谟和托马斯·莫尔等学者呼吁改革,促进了宗教改革思想的传播。
文艺复兴人文主义与新教改革之间联系的一个例子是德西德里乌斯·伊拉斯谟伊拉斯谟是一位横跨两大运动的关键人物。作为一名基督教人文主义者,伊拉斯谟倡导回归圣经的原始教义,并推动文本批判,从而揭示了教会解释中的错误。与此同时,他的作品——例如讽刺性的《愚昧颂》——也培养了质疑精神,使得宗教改革得以挑战天主教会的权威。
理解文艺复兴人文主义
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是一场思想和文化运动,起源于14世纪的意大利,后来传播到欧洲其他地区。它标志着人们的关注点从宗教教条转向与人性、个人主义以及对古典文学和艺术的欣赏相关的世俗主题。
定义术语:文艺复兴人文主义和新教改革
必须明确定义文艺复兴人文主义和新教改革这两个术语,以便区分它们的独特之处并强调它们的相互联系。
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文艺复兴时期的一场知识运动,强调研究古典文学,历史和哲学。它试图恢复古希腊和古罗马的价值观和成就,同时也提倡批判性思维、个性和世俗主义。
新教改革:16世纪初起源于欧洲的一场宗教和政治运动。它旨在通过挑战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和腐败行为来改革教会,并最终导致基于圣经至上和个人信仰的不同新教教派的建立。
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的关键人物
几位杰出人物为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的发展和传播做出了贡献。这些学者、作家和思想家在塑造这一时期的知识格局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最重要的人物包括:
彼特拉克(1304 - 1374):彼特拉克被誉为“人文主义之父”,是一位意大利诗人、学者和哲学家。他提倡研究古典文献,并创作了大量作品,包括他著名的《诗集》(Canzoniere),一部爱情十四行诗集。
洛伦佐·瓦拉(1406-1457):瓦拉是著名的意大利学者,也是文本批评发展的关键人物。他的著作《君士坦丁赠礼记》揭穿了授予教皇大片领土和权力的伪造文件。
皮科·德拉·米兰多拉(1463-1494):意大利著名哲学家、作家,其代表作《论人的尊严》一书,体现了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精神,主张通过追求知识来发挥人类的无限潜能。
人文主义在宗教改革中的作用
文艺复兴人文主义在塑造宗教改革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为宗教改革提供了思想基础,并营造了有利的环境。连接这两场运动的关键因素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分析:
预示变革:人文主义通过鼓励批判性思维和开放式探究,为宗教改革奠定了基础。人文主义者质疑既定规范,并试图通过基于证据的推理来理解世界,这使得改革者更容易挑战教会教义和实践的合法性。
文学与思想复兴:对古典文本和学术的重视促使改革者重新审视圣经和其他早期基督教著作,激发了教会内部变革的呼声。例如,文本考证导致人们发现了拉丁文圣经武加大译本(Vulgate Bible)中的差异,这支持了改革者关于教会误解圣经的论点。
价值观与伦理:人文主义提倡世俗主义和个人主义,这些价值观增强了宗教改革的吸引力。随着人们开始重视个人良知和对宗教文本的解读,教会坚持其独有权威的主张越来越站不住脚。这种转变最终导致了宗教改革提出了“唯独圣经”(sola scriptura)的教义,即“唯独圣经”作为确定宗教真理的基础。
德西德里乌斯·伊拉斯谟(1466 - 1536):伊拉斯谟常被誉为“人文主义之王”,他是一位荷兰出生的学者和神学家,对基督教人文主义和早期宗教改革做出了重大贡献。他的著作,例如《箴言》和《愚人颂》,批判了教会的种种做法,并营造了一种质疑和辩论的氛围。
新教改革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新教改革作为一场宗教和社会运动,在多个层面上对教育产生了巨大影响。其中一些重大变革包括新教派学校的出现、教育的民主化以及课程范围的拓宽。宗教改革对
教育的主要影响如下:
接受教育的机会:宗教改革促进了教育的民主化,新教领袖喜欢马丁·路德和约翰·加尔文认识到普及识字的重要性,使每个人都能独立阅读和诠释圣经。因此,人们努力建立学校,为来自不同社会背景的男孩和女孩提供接受教育的机会。
新教派学校:此外,新教派别的建立导致了独立于天主教学校的新教育机构的出现。这些机构通常专注于提供符合特定教派教义和信仰的宗教教育,进一步丰富了教育格局。
课程变化:由于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和新宗教思想的出现,许多宗教改革学校的课程范围扩大到包括古典语言、文学等世俗科目,历史以及科学,并结合了传统的宗教教育。这种拓展的范围不仅为学生做好了宗教生活的准备,也为公民参与和智力发展做好了准备。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是一种重要的哲学,它激发了人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引领了文艺复兴的兴起。到了13世纪,人们开始渴望更多地了解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文化、文学和哲学。这些研究开始影响人们看待世界的方式。
一个主要的影响是,人们开始质疑他们所处的制度。人文主义者认为人们应该接受古典艺术、文学和科学的教育。他们还相信,上帝赋予人类巨大的潜力,人类应该充分利用它,而不是盲目地遵循宗教计划。
人文主义从14世纪传播到16世纪,激发了许多重要艺术家、科学家和哲学家的创作。
弗朗切斯科·彼特拉克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之一。他通过自己的著作和诗歌,鼓励人们关注自然,珍视逻辑和理性等人类特质。乔凡尼·薄伽丘是另一位人文主义作家和哲学家,他的作品《异教诸神的谱系》帮助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了解古希腊古典文学。
这些作家的人文主义方面影响了后来的作品,例如米格尔·德·塞万提斯的小说《堂吉诃德》,该小说以讽刺的方式批判了教会的某些方面,而尼科洛·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则迫使人们质疑国家是如何治理的。
文艺复兴是欧洲人民的进化时期。人文主义等新哲学思潮在13至16世纪蓬勃发展。这些哲学理念影响了当时的艺术和文学。事实上,历史上一些最伟大的文学作品都是在文艺复兴时期创作的。
最早对文艺复兴做出贡献的文学作品之一是但丁·阿利吉耶里于1321年创作的《神曲》。但丁是意大利文学和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发展力量之一。《神曲》是一部由三部分组成的史诗,讲述了但丁虚构的来世之旅,描绘了灵魂追寻上帝的旅程。这首诗用意大利语而非拉丁语写成,标志着中世纪的终结和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的兴起。他通过创作促进了人文主义的发展,创造了后世作家所采用的全新文学元素,并挑战了教会的权力。
另一部重要的文艺复兴文学作品是《愚人颂》。它由德西德里乌斯·伊拉斯谟于1509年创作。该文批判了教会及其政治盟友的做法。它引发了诸多争议,并在宗教改革的初期发挥了重要作用。
尼科洛·马基雅维利于1513年创作了《君主论》。该书批判了另一个重要的机构——政府。《君主论》提出了许多关于政治和权力的颇具争议的概念和理论。马基雅维利塑造了“新君主”的形象,认为他可以通过欺骗、武力和精明的算计来掌权。他认为,如果权力可以用来行善,那么不择手段获取权力也是合理的。尽管存在争议,但《君主论》被视为现代政治哲学的早期著作。这种政治思想影响了历史上许多领导人。
文艺复兴后期涌现出了许多作品,例如西班牙作家米格尔·德·塞万提斯于1612年创作的《堂吉诃德》。这部作品被认为是第一部现代小说,也是西方文学史上最容易找到的作品之一。它批判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批判了人们追逐理想主义和高尚品德的种种不切实际的幻想。
文艺复兴时期(或许也是整个历史上)最伟大的作家是威廉·莎士比亚。莎士比亚于1564年4月左右出生于英国,是一位剧作家、诗人和演员。他的作品包括150多首十四行诗和近40部戏剧,其中包括《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麦克白》等等。
文艺复兴始于13世纪末,彻底改变了欧洲。在此期间,许多艺术、科学和哲学作品在社会中创造了一种新的价值体系。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里,这种价值体系传遍了整个欧洲。由于文化差异,欧洲每个地区都经历了各自独特的变化,但历史学家认为意大利和北欧发生了两次重大的文艺复兴运动。这两次复兴虽然有共同之处,但也有明显的区别。
文艺复兴始于13世纪末的意大利,一直持续到17世纪,标志着欧洲从中世纪向近代早期的过渡。法语“文艺复兴”意为“重生”,人们认为这一时期是古代文化和哲学学习的“重生”。对古代知识的兴趣促成了许多文化成就,例如人文主义哲学的发展,并激发了许多辉煌的文学和艺术作品。
意大利文艺复兴主要集中于上层阶级,其艺术作品大多由富裕的家庭和组织委托创作。艺术以希腊和罗马神话为中心,并包含许多宗教主题。意大利由城邦统治,这影响了文艺复兴的传播。北方文艺复兴发生在北欧和意大利以外的地区。1450年之前,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影响很小。1450年之后,人文主义等思想开始在欧洲传播,并引发了德国、法国、英国、荷兰和波兰的文艺复兴运动。
许多国家引进了意大利艺术,这也推动了北欧文艺复兴的兴起。北方文艺复兴的艺术关注的是农民的日常生活,推崇简朴虔诚的生活。北方文艺复兴与新教改革直接相关,其特点是与罗马天主教会持续不断的冲突。北欧国家更加集权,没有那么多富商阶层委托创作艺术品。
在两次文艺复兴中,艺术都通过强烈的情感表达来模仿自然,并经常包含宗教场景和主题。教育的力量和个人主义是这两场运动的根本信念。意大利和北方文艺复兴通过对古典知识的培养,对欧洲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页:
[1]